马腾如果不死(马腾咋死的)

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马腾如果不死(马腾咋死的),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马腾如果不死(马腾咋死的)。

网友提问:

马腾不死,大汉不灭,马腾到底有多“强大”?

优质回答:

马腾是马超的亲爹,也正因为马超的原因,所以马腾在东汉末年的形象,似乎是那种忠义无双的类型。

实际上马腾完全可以跟贼这个字眼划等号。因为他从起家到后来的所作所为,跟贼没有任何区别。他自称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但是却长期干着反叛汉朝的事情。

一、起家。

马腾的父亲做过天水兰干尉,母亲是羌族女子,所以马腾算是混血。长大以后的马腾家里比较穷,所以靠砍柴为生。等到汉阳人王国叛乱的时候,马腾选择参军镇压叛乱。

由于立了功,所以被提拔为偏将军。可是谁也想不到,没多久马腾就跟韩遂一起,投奔了王国,加入了叛军。三辅之乱由此爆发。

其实这跟黄巾起义一样,只不过由于马腾后来归顺了朝廷,所以这件事也就被弱化了。王国被击败后,马腾索性就废弃了王国,将阎忠扶植为主帅。

阎忠去世以后,马腾和韩遂索性就互相争斗起来。他们发现在西凉这块地盘上,军阀势力越来越小,谁当老大是个很大问题。

二、发展过程。1、投奔董卓。

董卓本来就是凉州刺史,被袁绍等人邀请到了洛阳。此前董卓就打算招降马腾,与之联络了一下感情,可惜马腾不买账。

等到董卓被十八路诸侯追杀,不得不烧毁洛阳,前往长安时。他再次向马腾和韩遂递出了橄榄枝,相约一起平定十八路诸侯。

这个时候天下大乱,马腾也想有一番作为。所以终于答应带领西凉兵进入中原。可惜这个时候董卓却被吕布给杀了!

2、归于李傕、郭汜麾下。

董卓被杀以后,凉州兵马惊惧不已,纷纷逃出了长安。李傕郭汜也在其中,因为司徒王允仗着有吕布撑腰,公然宣布李傕郭汜为反贼,不接纳他们的投降。

结果在贾诩的建议下,李傕郭汜掉过头来杀向长安。吕布一眨眼就跑了,司徒王允因此殒命。李傕郭汜控制了汉朝朝廷后,马腾和韩遂也就归附于李傕郭汜麾下了。

当时韩遂被封为镇西将军,而马腾被封为征西将军,从此两人从马贼,成为了正儿八经的汉朝正规军。

3、反叛李傕。

本来大家相安无事,可是马腾想要搞事情。结果跟李傕闹掰了,于是马腾带着一帮马仔跟韩遂联合在一起,打算胖揍李傕一顿。

结果李傕反应了过来,不仅诛杀了马腾在朝中的内应,而且还反过来把马腾胖揍了一顿。打服了马腾以后,李傕再将马腾改任为安狄将军。

没办法,只能打一个嘴巴子,给一颗甜枣,要不西凉那地方真没人管了。再怎么说,当时的李傕都是国家的最高领袖。

4、归顺曹操。

此后马腾和韩遂便结拜为兄弟,长期在西凉、关中地区割据称雄。李傕郭汜内斗以后,马腾和韩遂逐渐成为了关中最强军阀。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三国志》

这个时候的汉献帝,已经落在了曹操的手里。因此在荀彧的建议下,曹操便派遣钟繇前去劝降了马腾和韩遂,甚至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曹操那儿做人质,以表示自己对汉朝的忠心。

5、在袁尚和曹操之中,选择了曹操。

那么马腾是真心归顺曹操吗?当然不是,他依旧在观望天下局势。反正曹操还没有击败袁绍,无法最直接地干涉马腾,提前表示一下忠诚,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官渡之战过后,袁绍病逝,天下局势就发生变化了。曹操势不可挡,大有吞并冀州,称雄天下的样子。这么一来曹操就能直接干涉马腾的军队了,因此马腾必须要为自己留条后路。

这个时候袁绍的儿子袁尚选择和马腾结盟,共同对抗曹操。你看看,马腾就是这么一个反复无常的人,难怪后来谁都不信任他们家的人。

不过最终在曹操的劝说下,马腾再次反叛袁尚,带着人马帮助曹操击败了袁尚的余部。因此马腾再次成为了汉朝的大忠臣,被曹操任命为征南将军,开府。

可是曹操还是留了一手的,因为同时期的韩遂,被曹操封为征西将军,也开府,地位和马腾相当。这就值得玩味了,因为一山不容二虎,马腾和韩遂之间,必然要有一个出局。

三、结局。1、马腾和韩遂反目成仇。

都是在西凉发家致富,因此马腾和韩遂之间,即使过去有着一定的友谊,可现在也是出现纷争的时候了。

因为马腾和韩遂的实力相当,而且部队驻扎很靠近,曹操的奸计终于得逞了。因为马腾和韩遂最终还是火并了。

韩遂诛杀了马腾的老婆孩子,导致马腾和韩遂打了好多年。董卓、李傕等人无法解决的西凉问题,在曹操这儿迎刃而解。

因为马腾和韩遂内斗,不断消耗彼此的力量,这才让曹操有了钻空子的机会。马腾就这么跟韩遂打了很多年。曹操则在许昌一边嗑瓜子一边看西凉战报。

2、马腾被杀。

等到马腾和韩遂互殴了3年以后,曹操才假惺惺地派遣钟繇前去劝和。他将马腾封为前将军、槐里侯,可谓是位极人臣了。但是同时又让张既劝说马腾放弃兵权,入朝为官。

这哪是入朝为官啊,这分明是入朝做人质嘛!马腾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离开了西凉,前往朝中做官。当然了,前提是他的军队留给了他的儿子马超。

马腾入朝,那么收网的时候就到了。因此曹操带着大军赶往关中。马超和韩遂联合在一起,共同对抗曹操。而马腾过于尴尬,最终被曹操给宰了。

总结:哪有什么“马腾不死,大汉不灭”呢?

从马腾的一生来看,其实这哥们从始至终,一直都考虑的都是自身的利益。大汉存不存在,跟他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马腾不死,大汉不灭”这种话,也就是骗骗小孩子的。在《三国演义》里,将马腾和汉献帝衣带诏联系在一起,这才有了这么一句话。

而且后来他儿子马超迫于无奈地归顺了刘备,刘备是《三国演义》里的正统,所以马腾的形象自然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马腾为了自身利益聪明了一辈子,可是最后入朝为官这一招,实在是让人看不懂。留在西凉至少还能像韩遂那样跟曹操抗衡,跑朝中去,岂不就是被人家瓮中捉鳖嘛!

参考资料:《三国志》

其他网友观点

“马腾不死,大汉不灭”,是说马腾有实力制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什么实力?自然是他的西凉军,“凉州骑兵,横行天下”。所以假如马腾不死,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汉献帝禅让帝位,自然大汉就不灭了。

马腾,或许很多人都不了解,他的名气没有儿子蜀国五虎之一的马超大。其实他在西凉军甚至整个三国中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他是东汉末年凉州一代的割据军阀,毫不夸张的说,即便是如日中天的曹操都忌讳他三分,为什么?就是因为马腾手下有着民风剽悍,悍不畏死的西凉铁骑。

西凉铁骑,是一支能决定国家命运的特种部队。从史书记载来看:马超凭借西凉铁骑的威猛,与曹操六战渭水,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狼狈逃窜,可见西凉铁骑战斗力之强悍。同时刘备真正有实力入川自立地盘的决定因素就是得了西凉马超和西凉军团。

(马腾)

西凉军强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凉州本身处于汉、羌边界,因此两国经常会发生摩擦,凉州人民为了自保,无时无刻都要提防外敌入侵,这就导致了凉州民风剽悍,甚至是人人皆兵,因此加深了普通人对西凉铁骑的畏惧程度,战场上看到西凉骑兵,几乎忘风而逃。

马腾,战乱中逐渐强大起初

马腾因没有什么产业,只能做个砍树卖木材的樵夫营生。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跟邻里间相处也十分融洽。本以为就会这样平淡的过完此生,可时势造英雄,正值群雄逐鹿中原,东汉十三州社会动荡之际,马腾应征成为凉州政府军的一员,因征战有功渐渐地混到凉州政府军的高层。

然而当时另一割据军阀韩遂趁火打劫,趁着凉州刺史因听信小人谗言,忙着平乱之际,大肆收罗凉州本土小弟,杀了同伙边章,兼并了他们的部队,然后带着十几万人,一度打到长安附近,把朝廷文武百官吓得不轻。汉灵帝于是下诏,他一面让凉州地方官员自募军队镇压,一面调集皇甫嵩、董卓和孙坚等人率中央嫡系部队参与平叛。

最后朝廷官军和凉州地方官军联手,击退了叛军对长安的侵犯。然而因为其他地方又发生叛乱,中央军忙着去灭火,于是凉州本地叛军收尾的工作便交给了西凉地方军负责,也就是凉州刺史耿鄙,此人指挥能力不行,他不是韩遂的对手,最后兵败被杀,马腾也在这时候拥兵反叛,成为一方割据军阀。不仅如此,马腾跟韩遂两人结拜成异姓兄弟,并发誓不求同生,但求共死。两人憧憬着未来,想象着美好的蓝图,于是再一次进犯长安。

朝廷一听这西凉军又来了,顿时一片骚乱,只能派董卓前去镇压。就在这节骨眼上,汉灵帝病死了,朝廷发生一起又一起的争权夺利的事情,最终董卓带兵勤王,废少帝立献帝。之后董卓邀请同是西凉出生的王腾前来享受胜利的果实,于是王腾投靠了董卓。

(董卓)

可惜王腾速度比较慢,还没到长安,还没有享受到封王拜将的感觉,董卓就被义子吕布给杀了。董卓死后,手下李傕、郭汜接管了董卓的大部分势力,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以皇室的名义封马腾为征西将军。至此,马腾彻底洗白,再也不是朝廷要追剿的反叛军首领,而是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

马腾之死,皆因西凉虎狼之军

可是好景不长,李傕和郭汜二人此时在军中内斗,汉献帝和大臣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枭雄曹操半路摘桃子,将汉献帝迎回到许都。至此曹操的军队就变成了“正义之师”,所过之处,必先以天子诏书得民心。然而盘踞在凉州的马腾一直是曹操心里的一根刺,因为西凉军的威名在外,严重威胁曹操的后方稳定,因此官渡之战前,曹操便以汉献帝的名义让马腾帮着攻打袁绍。

在战场上马腾西凉铁骑的拉风表现,让曹操阵阵后怕,这样的一支虎狼之师,就在曹操大本营的后方,他寝食难安。为此没过多久,曹操再次假借献帝的圣旨让马腾入朝为官,马腾知道此次有危险,但是不能不去,临走前将军队交给马超。果不其然,马腾进京后,被囚禁。最终因马超造反,曹操杀了他,并夷三族,可悲可叹。

因此马腾绝对算得上是战争年代,战斗力较强的割据军阀。同时他还有一颗忠君爱国的心,马腾是唯一打过长安李催、郭汜营救汉帝的人。而且明明知道自己会有危险,但一纸诏书还是让他从西凉跑到许昌。

马腾,鹤立鸡群的忠君之人

有人说他只是以权谋私,冠以勤工忠君的名头罢了。当然不能排除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可是他愿意为了大汉皇室跟曹操扳手腕,就冲这点,不是所有军阀都有这么高的觉悟。

这里就不得不提《三国演义》衣带诏事件。汉献帝因为被曹操请到许都后,每日浑浑噩噩,曹操虽然待他不错,但是只是看着他的血统。后来终于忍受不了这种孤独,这种世风日下的感觉,于是割破手指,在衣带上写出了委屈,并让董承带出去,看看找人一起救他。

于是马腾在董承那里读到汉献帝的衣带诏,马腾的反应是这样的:“毛发倒竖,咬齿嚼唇,满口流血”,表示他愿意和董承里应外合,作为外应,并在义状上写下了自己的姓名。虽然事件最后败露,但是也可以看出马腾对汉室有着本能的拥护。

因此一颗忠君爱国的心,加上闻风丧胆的西凉铁骑,造就了马腾不平凡的一生,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的英雄,他让曹操寝食难安。曹操赢在掌握着护身符汉献帝,古人一直讲究名正言顺。如果汉献帝没有被曹操挟持,那么马腾或许就真的会改变三国的走向,甚至历史就不会有三国这个说法。

其他网友观点

马腾,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其身长八尺,面鼻雄异,性格贤厚。在西凉一带,马腾的威望极高,与有“九曲黄河”之称的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势力较大。但可惜的是,马腾在接受曹操的召唤入朝觐见汉献帝时,马超起兵反抗曹操,使得马腾被杀。

而在演义中,马腾之所以被杀,是因为马腾和黄奎密谋刺杀的事情败露,在曹操有充足准备之下,马腾和黄奎等人于乱军中被杀。

那么,对于马腾这一位悍将,西凉诸侯,为何有人会持有“马腾不死,大汉不灭”的观点呢?马腾他到底有多强大,居然能够支撑着“大汉不灭”?主要有四点原因。

其一,马腾对汉室很忠诚,一心想要力挽狂澜。在曹操发布讨董檄文的时候,马腾就以西凉太守的身份成为第十三镇诸侯。在吕布杀董卓,李催和郭汜听从贾诩的建议霍乱京都,汉献帝受辱时,马腾就开始勤王室,起义兵来攻打李催等人。

后来,曹操接汉献帝入许都,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时,马腾就和国舅董承等人暗中联盟,参与了“衣带诏”,想要除掉曹操。

腾曰:“许田射猎之事,吾尚气满胸膛;公乃国之至戚,犹自耽于酒色,而不思讨贼,安得为皇室救难扶灾之人乎?”

但可惜的是,衣带诏还未完全落实下去,刘备就先一步离开了。刘备率军的离去,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刺曹的实力。所以,马腾不得不带兵回西凉。

其二,马腾有个实力较强的儿子。马腾是一个有勇武之人,但其实力和马超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马超在年仅17岁左右便随父出征,和李催等人相战时,双杀了李蒙和王方。而后,在潼关之战,马超和许褚大战两百三十回合以上而不分胜负;在蒹葭关之战时,马超和张飞打了两百二十回合以上而不分胜负。

可以说,马超的实力在三国众武将中也是能够排到前五的存在。

其三,马腾手上掌控着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在三国中,实力较强的军队有并州军、西凉军、丹阳军,以及青州军。而马腾的手上,掌控着的就是战斗力很强悍的西凉军。

操出马于门旗下,看西凉之兵,人人勇健,个个英雄。

西凉兵来得势猛,左右将佐,皆抵挡不住。

可以说,无论是马腾还是马超,都是因为其手上有一支强悍的西凉军,才能够在战场上纵横。

其四,马腾镇守西凉,边患虽有,但西凉仍稳。马腾对西凉一带的羌人和氐族有很大的威慑性。在中平四年的时候,王国和氐、羌等族公开反叛大汉,马腾起兵镇压,协助汉朝廷平定叛乱。

在马腾被升迁为征西将军,西凉太守等职后,马腾对西凉的影响力逐渐加深。而且,有马腾在西凉,羌、氐等族更是对其拜服。后来,马超更是成为羌人口中的“神威天将军”。

可以说,汉献帝被曹操迎入许都之后,其麾下能够任用且忠心的人不多。而且,汉献帝想要对付曹操的手段,多数是要依靠外戚。所以,有马腾这一位心向汉室的带兵诸侯在外,一定程度上会是汉献帝的助力。

更多马腾如果不死(马腾咋死的)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