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白星病有什么特效药(辣椒白星病的防治方法)

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辣椒白星病有什么特效药(辣椒白星病的防治方法),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辣椒白星病有什么特效药(辣椒白星病的防治方法)。

辣椒白星病有什么特征?辣椒白星病,农民也叫它是斑点病、白点病。其病各地每年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容易发病的地块大都是连茬种植辣椒的土地,或者是种植过辣椒隔年时间太短。因为种植辣椒的土地第一年极少发生,第二年容易发生,再种植肯定发生。

一、发病原因及表现症状。

1.辣椒发生其病主要是由病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辣椒在土壤中越冬。随着第二年种植辣椒寻找合适的时机再次发病。

2.容易引发病害的诱因是高温、高湿。尤其是在高温多雨的季节,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猖狂

3.发病特征:白星病主要危害辣椒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零星近似原形小斑点,虽着病菌的侵害,小斑点扩大,叶片上斑点也增多。进一步发展叶片正反面斑点出现坏死,叶片发黄,严重时下部叶片枯萎掉落。苗期轻,結椒中后期重。

二、防治办法。

1.选择抗病品种,三年以上轮作。前茬宜选择瓜类、豆类、十字花科。

2.选择地势高,避免低洼容易发生积水地块。

3.带病秧苗及时拨除,避免传染。收获后及时把带病残体清理出田,集中处理。

4.药物防治。可用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50%琥珀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治,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喷一次,连续喷洒2~3次。

以上是我对问题的回答,我是三农孺子牛,忠心耿耿为三农服务。喜欢我关注我,我是三农孺子牛。

辣椒白星病主要为害叶片,苗期、均可发病。

叶病斑初为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呈深褐色小斑点,稍隆起,中央白色或灰白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叶片染病从下部老熟叶片起发生,并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严重的造成大量落叶,仅剩上部叶片。田间湿度低时,病斑易破裂穿孔。

  

【发生规律】

适生条件 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发病适宜温度范围8~32℃;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95%;最适感病生育期为苗期到结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7~10天。

  

流行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或潜伏在种子上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器吸水后逸出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反溅或气流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叶片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病菌先侵染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经潜育出现病斑后,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辣椒白星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4~7月。年度间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闷热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植株生长不健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技术】

  

合理轮作:提倡与非茄科蔬菜隔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老叶,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加强管理:合理密植,深沟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药剂可选用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亩用药量100克),8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亩用药量100~125克),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亩用药量100克),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亩用药量100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亩用药量125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亩用药量125克)等。

更多辣椒白星病有什么特效药(辣椒白星病的防治方法)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