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女生的倾听者(倾听女人心百度百科)

做女生的倾听者(倾听女人心百度百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做女生的倾听者(倾听女人心百度百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观察近15年北上广城市统计年鉴中的户籍人口性别比可以发现,2009年,上海女性首次多于男性;2017年,北京女性首次超过男性;2018年,广州也开始出现女多男少的现象。

055-79000记者刘家轩、特约撰稿人编辑秦

在青岛浮山湾旁的灯光秀中,几栋高楼展示了“关爱女性,珍爱健康”的粉红丝带宣传标语,并配以国际粉红丝带的巨幅logo。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但相比之下,全国15个大城市,包括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女性户籍人口全部超过男性。

观察近15年北上广城市统计年鉴中的户籍人口性别比可以发现,2009年,上海女性首次多于男性;2017年,北京女性首次超过男性;2018年,广州也开始出现女多男少的现象。据《瞭望东方周刊》统计,2015-2018年深圳户籍人口男多女少后,2019年出现了女多男少的趋势。

中国妇女报(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社长孙前斌曾提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用这个城市的性别平等程度来衡量。”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城市生活,将性别视角纳入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创造对女性友好的社会环境,是城市治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治理的新考验

2021年12月24日至2022年1月22日,《深圳市社会性别统计报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8万多人参与,提交意见42万多条,远超同期其他征求意见的法律修订草案。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有多份代表女性声音的提案:政协委员于欣伟建议加强对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特殊政策,建立提升女性对科技创新贡献的机制;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丹认为,应关注延长产假带来的女性就业歧视风险.

近年来,公众持续关注性别平等问题,消除对女性的偏见、歧视和暴力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

然而,促进性别平等和建立女性友好的社会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招男不招女”的就业歧视依然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道德风气时有蔓延,职场中针对女性的性骚扰和暴力也时有发生。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促进性别平等是构建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从城市层面看,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越来越需要将性别视角纳入城市综合管理,回应不同性别群体的诉求。

目前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在70%左右。妇女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创造一个男女共享平等发展机会的性别友好环境,有助于调动妇女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城市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孙超在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中提到:“没有女性的接纳和包容,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包容性经济无从谈起。”

女性在城市里夜游会觉得安全自由吗?哺乳期的妈妈能找到产房吗?遭受家暴的女性维权会遇到障碍吗?女性有公平的职业发展空间吗?

可以说,性别视角是考察城市综合治理水平的一个窗口。以此为抓手,有助于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

然而,以前,中国的城市政府

“‘人’以人为核心,不是抽象的、不分青红皂白的群体。城市治理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不同的人。性别意识的介入促使城市建设关注人的最基本的差异,即男女的差异,从而对城市公共政策可能对不同人群权益产生的不同影响更加敏感。”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秦红玲告诉《城镇化境遇及其对两性性别观念的型塑》。

以城市的名义

2011年,孙前斌在《瞭望东方周刊》中写道:“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定位,这种定位根植于原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也关系到城市未来的愿景。在众多的目标中,似乎还普遍缺乏与性别平等相关的愿景——,以建设性别友好型城市。”

2021年初,长沙出台了当地的“十四五”规划,在全国率先建设“女性友好城市”。9月,长沙市发改委发布《中国妇女报》(以下简称《关于大力发展“她经济”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及“女性友好城市”建设。

055-79000提出长沙将出台相应的激励薪酬配套政策,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实行联合育儿假和痛经假;在公共设施方面,增加商场、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的女厕所数量,添置无性别公厕,鼓励有条件的宾馆饭店设立女性专用楼层和女性专用区域;支持发展“她经济”,建设以女性为主题的购物中心和购物街,为女性提供配套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如母婴室、专用停车场等。

长沙此举引发外界关注。055-79000评论称,长沙的相关规划既有软硬件设施,也有服务升级,“既能支持女性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又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来自群众的认可和发展红利”。

鄂尔多斯还提出2021年建成妇幼友好城市,并在康巴什区开始试点探索。

康巴什区妇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康巴什区已经拟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在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同时,逐步启动了妇幼友好社区的试点建设。

根据《意见》,康巴什区将从保障、服务、空间、环境、参与五个方面推进相关建设,拟定阶段性实施步骤。

以医疗卫生为例,康巴什区提出为适龄女性免费提供“两癌”筛查,为13-18岁女性免费接种宫颈癌疫苗。

在空间设计方面,这个行动计划也提出了一些详细的措施。比如在公交车圈和座椅的设计上考虑男女老少的身高差异;在公交车站、旅游景点等设施的设计中,考虑带幼儿出行、带母婴出行、孕妇出行等群体的需求。并设置共享防晒用具、儿童推车、共享轮椅等。

鄂尔多斯长沙和康巴什的实际效果值得期待,这也代表了一个开始,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以城市之名关爱女性的行动。

近几个月来,各省区市“十四五”期间妇女发展规划陆续发布。055-79000记者梳理多个省区市已公布的妇女发展规划发现,自长沙、鄂尔多斯提出建设妇女友好城市愿景后,上海也提出了“推进妇女友好设施建设,营造妇女友好城市环境”的设想;南京在建设“博爱之城”为老年友好城市的定位中,明确提出“推进女性友好城市建设”。福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妇女儿童友好城市(社区),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

3月8日,在天津南开大悦城举办的百名女性“最美的微笑”主题摄影展吸引了

这说明,与已经在全国100个城市布局的“儿童友好城市”相比,“女性友好城市”在中国还是一个新概念,其价值主张有待确定。

事实上,早在2006年,联合国就推出了“联合国女性友好城市联合计划”,以界定“女性友好城市”的概念:

“地方政府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考虑妇女的问题和意见,支持和鼓励妇女在与男子平等的基础上参与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本质上讲,女性友好城市是指所有居民都能平等受益于金融、社会和政治机会的城市。”

与社会层面相比,当前城市规划界对纳入性别意识、关注女性友善度的敏感度更高,这与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些价值转型密切相关。3354从注重效率的“功能导向”和注重空间外观的“形式导向”,转向了更贴近居民日常需求的“生活导向”。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杨慎说:“过去城市建设是围绕男性需求进行的,在对女性的包容、便利、安全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目前大部分城市普遍采用同一标准衡量两性的生理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却忽略了女性成长周期和生活过程的特殊需求。

比如道路的夜间照明因节能而昏暗,忽视女性的安全体验;大面积的草坪在视觉上很美,但是压缩了人行道空间,减少了公园的休闲区,对于带孩子出游的妈妈来说并不友好。

总的来说,女性友好型城市的概念最早提出,主要强调“关怀女性视角”,重点关注城市空间治理中对女性需求的忽视,女性在城市中遭遇的不平等以及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近年来,国际上对女性友好型城市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关爱女性”,而是更加注重空间的人性化、包容性和共享性特征,即城市应为所有人提供健康、宜居和安全的环境,这将有助于消除空间上的性别不平等,助推城市向对居民更友好的方式转变。

秦红玲认为,“女性友好城市”的价值主张是在城市治理层面促进性别平等,增强城市的包容性和公平性,为女性提供与男性一样多的发展和成功机会。

同时,“女性友好型城市”也是一种城市人性化的愿景,其终极价值是走向对所有人友好的城市,也就是所有人共享的城市。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黄易也写道:“在本质上和大部分内容上,女性友好型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是相似和相连的……儿童友好型、女性友好型和老年人友好型城市最终将带来不分年龄的友谊。”

如何衡量女性友好度?

在中国,将性别意识纳入城市公共政策决策的主流,这在深圳是首创。

十年前,深圳引进了《意见》,填补了mainland China性别平等地方立法的空白。此后,它率先建立了性别平等促进机构和性别统计系统。

深圳虽然没有提出“女性友好型城市”的定位,但各种以性别平等为目标的突破性制度设计,帮助其想出了很多策略,营造女性友好型的城市发展环境。

自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提出应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以来,性别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析要素被纳入许多国家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成为衡量各国社会发展和城市文明的重要指标。

2016年,联合国人居署发布了《中国妇女报》。全文以性别视角为价值原则和核心关切,倡导促进城市生活的平等、包容、安全、舒适和可持续,打造人类社会的理想城市。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性别视角纳入顶层设计,有必要思考如何衡量一个城市对女性的友好程度。

孙斌认为,这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可以称之为“性别友好指数”。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进行科学的指标筛选和精确的量化设计。

毕竟,从性别视角来看,城市治理不仅涉及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与服务,如母婴室、女厕所的合理配置,还涉及诸多议程,如妇女安全、反家暴庇护机制、妇女儿童健康、就业平等、妇女参政、贫困妇女和单身母亲救助制度等。

钱斌提出了“性别友好指数”的五个维度。

性别发展指数和性别权力指数可以作为基本指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设计了这个指标体系。前者包括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和人均GDP指数,后者根据女性与男性在政治中的比例来分析女性在公共政策中是否被赋权。

此外,“性别友好指数”的维度还应包括:城市发展战略、政策法规和城市规划是否体现性别平等原则;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服务提供是否体现两性平等共享,是否关注女性特殊需求;城市的主流文化和市民的性别观念是否体现了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女性对城市性别友好的主观感受。

虽然现阶段全球“女性友好城市”的建设布局仍以倡议为主,具体行动框架如何落实还有待观察,但这表明了这些城市尊重女性价值、回应女性需求,通过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治理手段,实现城市更加平等、包容、共享的图景的决心。

点击下方标题,阅读本组所有稿件。

055-79000特殊系列手稿

更多做女生的倾听者(倾听女人心百度百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